学在市场大涨时

多年以后,面对让人欣慰的账面数字,博友准会回想起有位菜鸟投资者带他去见识投资真相冰山一角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个模仿《百年孤独》开头的句子,来自财经博主“ETF拯救世界”(微博名“二级市场捡垃圾冠军”),最近股市颇有些牛气冲天的味道,我和老板也在商量,要不要把更多的钱投入股市,毕竟“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就算现在国家有补贴,将来养娃总归是一大笔开销。不过当我为此咨询高千时,她却表示了反对,还以自己童年时的阴影,告诫我们即便身处牛市,也不能上头“ALL IN”。

“理想的一次交易应该是‘买在门可罗雀处,卖在人声鼎沸时’,但实际上往往难以做到,”匠仔拿了一本“红宝书”递给我,“不过我们可以在市场反响热烈的时候,耐下心来好好检视一番,到底应该怎么投资。”

“其实上一波市场行情的2020年,我就在季凯帆的《解读基金》里看到了孟岩的名字,”老板接过书,随手翻了翻,“后来他打造‘有知有行’,写投资实证,做‘无人知晓’播客,我一直都有关注,虽然我投资水平没什么提高,但依然感觉收获很多。”

“所以,孟岩和张潇雨就为我们普通投资者写了这样一本书,”匠仔说,“努力成为80分的投资者。”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投资第一课》由孟岩和张潇雨合作完成,在“有知有行”APP上就能阅读,后来和读库合作出版实体书,但张立宪表示书只能由一个人署名,最后就挂上了孟岩的名字,于是张潇雨“愤而出国”。

“如果不知内情的话,阅读的时候就会感到些许的迷茫,比如后记的内容,就和我们‘孟粉’所知的孟岩经历不太对的上,后来才知道这是张潇雨的故事,”匠仔解释说,“像张潇雨这样懂行的人,依然在投资上‘屡战屡败’,那我们普通人经历失败,似乎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了。”

“前几年也是,和张潇雨一样,‘市场先让我尝到了一些甜头,等我的押注比之前大得多的时候,一次性教我做人’,”老板无奈地摊手,“‘当年陈刀仔他能用20块赢到3700万’只不过是网络段子,而我最多只会把20万亏成3700块。”

“但讽刺的是,我们的股市,或者说‘大A’其实是长期向上的,”高千指着书中数据说,“万得全A从1994年底计算到2020年11月30日,指数从379.34点增长到了5258.66点,而在9月6日,则是6090.92点,所以投资界有句老生常谈的废话,‘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为啥嘞?”我继续扮演好奇宝宝。

“因为投资是件‘反人性’的事,”匠仔解释说,“假设你买了某股票或者基金,可能一开始略有小赚,或者赚的比例很高但因为本金小,收益不多。这时你信心满满地大量加仓了,结果市场波动了,你就亏损了。”

“然后就‘蓝瘦香菇,关灯吃面’,”老板苦笑道,“前几年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因为亏损的煎熬远远大于盈利的快乐,所以等市场回暖,许多人第一反应是‘回本就卖’,这样很可能就错过了接下来的上涨,”高千解释说,“因为无法战胜人性,所以投资者就很难在市场中赚钱。”

“而且,投资中的人性困局,远远不止如此,孟岩就在书中举例说,如果当前市场最受到追捧的那个主题,与你喜欢或擅长的主题不一致,再坚定的人,也会对自己的持仓产生怀疑。比如现在市场逐渐升温,而偏防守策略的红利股就不受追捧,个别股票‘逆市而行’,屡屡下跌,匠仔几乎每天都要问我,某某股还能不能持有,收益越来越少该怎么办?”

“所以你怎么回答的?”我好奇地问,“建议他见好就收还是咬牙坚持?”

“我就问他,买这支红利股的目的是什么?其实不是为了通过这支股票赚钱,而是为了给打新股准备门票。那么,在它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前提下,我仍然建议匠仔长期持有,虽然前期的收益吐出来很多,但本金尚未受损,仍然还有一点安全边际;此外,如果卖出这支门票股,那我们就必然要找下一支门票股,但我们能保证找到的一定就会上涨吗?

还有一个理由是红利股看重股息率,股价下跌,股息率就会上升,虽然现在市场火热,但当股息率高到一定程度后,总会吸引‘收息佬’的关注的,”高千洋洋洒洒解释了半天,看我双目渐渐呆滞,只好叹气换了个话题,“另一个理由是‘即便你的投资表现不错,可市场上总会有表现更好、更热门的东西’,而‘看到别人赚得比自己多总是难受的’。”

“那咋办啊?”我看了一眼老板,“我们该买些什么东西呢?不是说‘闪电劈下来时最好在场’吗?错过牛市的感觉同样痛苦啊。”

“我的建议是,就和书里说的那样,‘放下焦虑、专注于工作和生活,随着自己不断变得更好,收获更多工资、股权等其他收入’,”高千说,“当然不能不投资,所以更重要的是做好资产配置。如果想抄孟岩的作业,就去买‘有知有行’的‘长钱账户’,如果还想通过行业轮动多赚一些,可以考虑‘ETF拯救世界’的‘长赢指数投资’。”

“不过我有听一些网友说,‘E大’的粉丝都和宗教徒似的,非常狂热,不允许别人说‘E大’一点坏话,”老板有些八卦地问,“你有没有什么内幕消息啊?”

“怎么可能会有啊!”高千无语地翻了个白眼,“不过话说回来,对于跟投的用户来说,宗教般的信仰或许是一件好事。”

“这话怎么说?”我有些不明白,老板之前也是‘喝酒吃药’行情的拥趸,买过一些知名基金经理的基金,结果到最后有不少都割肉离场了。

“我先说一个假设,看看你们认不认可吧,”高千说,“假设有一套在理论上一定能够赚钱的长期投资策略,并且你如同AI一般坚定地执行了,那么你一定能够从中赚钱,赚多赚少另说,你们觉得这个假设成立吗?”

“当然成立啊,可真有这样的策略吗?”我有些疑惑,“如果真有这样的策略,那岂不是应该人尽皆知,每个人都在使用吗?”

“其实不管是‘E大’的‘长赢’,还是孟岩的‘长钱账户’,又或者瑞·达利欧的‘全天候策略’和‘风险平价策略’,甚至你长期定投宽基指数如沪深300、标普500,都是一定能赚钱的,”高千说,“所以问题出在人身上,一来,我们容易对策略产生怀疑,尤其是在市场‘跌跌不休’的时候,更容易放大内心的怀疑。二来,幸福和不幸都是比较出来的,有的网友就会说,‘长赢’也没有显著地跑赢市场啊,收益率也很一般啊,和某些大V比就更加糟糕了啊。”

“那你为什么还推荐‘长赢’呢?”老板问,“它肯定有过人之处才对。”

有一位网友对‘E大’的评论或许可以解释这点,

投资和人生,都要「长赢」。

速胜而不能守,不能称为赢。

初胜后无继,不能谓之长。

我们能看到这两年的市场,不少 20—30% 以上的基金收益,同时也要看到,任职基金经理的平均年限也就 4 年左右——大部分人尚未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牛熊。

短胜易,长赢难。

“所以,关键在于‘长’和‘赢’这两个字,也就是强调在一个长时间内赚钱的确定性,”高千说,“这就是为什么所谓‘E粉’会表现出宗教般的热情了,因为它们坚信这一策略能够实实在在赚到钱,而之前的收益更加强化了他们的热情。同时,这种热情也让他们在市场的波动中坚定持仓,不自己瞎搞胡搞。这样也从另一方面保证了收益。”

“那我们先研究一下,看看投多少钱合适。”我向老板比了个手势,老板回复我“OK”。

“‘投资活动并非要在别人的游戏中打败他们,而是要在自己的游戏中控制好自己’,”匠仔指给我看书中的一句话,“这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说的,孟岩进一步解释说,其实投资,‘最终比拼的并非智力,而是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对情绪的控制’,换言之,‘投资成功,是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之后自然的结果’。”

“但愿我们都能账户和人生双成长,”高千微笑举杯,“祝我们‘戴维斯双击’。”

呃,这又是什么啊?我尴尬地举杯,经济学知识太匮乏了,等会再问老板吧。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所谓大图书馆”(Rexlib)、少数派专栏“六蠹集”。
 

二手书店系列(微信公众号)

二手书店系列(豆瓣阅读)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