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应用市场上,大多数 app 都似乎试图包揽所有的功能,但我们坚信唯有为特定任务选用合适的工具,才能获得最佳效果。今天,我们想分享的是作为笔记应用的熊掌记如何与思维导图应用 MindNode 协同工作,助你获得更清晰的思路,并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MindNode:熊掌记团队之选

MindNode 是一款直观的思维导图工具,能轻松实现头脑风暴并以可视化的方式整理思路。熊掌记团队中不少人习惯每天都用它来工作,既能帮助激发新的创意,又能在打磨细节之前先梳理框架。我们最喜欢它的一点是功能强大但却从不让人觉得复杂,让我们能快速捕捉脑海中的想法而不拖慢流程。
为什么选择把熊掌记和 MindNode 搭配使用?
作为独立开发团队,我们自然也欣赏其他优秀的独立应用,但这并非我们选择把熊掌记和 MindNode 搭配使用的唯一原因。它们在许多方面都能和谐互补,让整个创作过程更高效、更清晰,也更愉快。
- 无缝切换工作流:两款均为原生应用,且都支持标签、链接和 Markdown,因此在它们之间“传递”笔记和创意非常顺畅。文本格式将会完整保留,无需额外调整,内容依然保持条理清晰。
- 整体与细节兼顾:MindNode 帮助你规划全局,熊掌记则让你聚焦细节。二者协同运作,让你能够在宏观和微观层面自由切换,确保不会遗漏任何细枝末节。
- 双平台稳定支持:两款应用均可在 iOS 和 macOS 系统上运行,并支持稳定的同步,因此无论身处何地,只要灵感来临,你都能立刻记录。
1+1>2 之使用技巧大分享!
无论你是熊掌记还是 MindNode 新手,或刚开始同时接触这两款 app,以下三种简单的方法都能帮你在搭配使用它们时更加顺畅。
1️⃣ MindNode 头脑风暴 ➡️ 熊掌记细化打磨
先用 MindNode 勾勒想法或规划项目大纲,准备就绪后,将思维导图导出,再导入熊掌记来展开细节。
结构无缝承接:节点会转化为标题,待办事项、链接、标签和便签都会整齐地呈现在熊掌记笔记里。接着,你就可以深入每个部分逐步完善,直至项目圆满完成。

应用场景:如果你是一名正在写论文的学生,可以先在 MindNode 中进行头脑风暴,梳理章节结构,然后切换到熊掌记,把每个节点打磨成完整的章节或论点。

为了使这个流程更加简便,我们还制作了一个 Mac 快捷指令,可以直接将 MindNode 文件导入熊掌记并自动打开。
2️⃣ 在 MindNode 中链接熊掌记笔记,参考信息触手可及
当 MindNode 作为主要的规划工具时,偶尔也许仍需参考熊掌记中的详细信息。借助熊掌记的 x-callback-url 支持功能,这个操作也可以非常简单:只需用 /open-note 打开笔记动作,即可在 MindNode 内直接链接至熊掌记笔记。这样,所有参考资料和关键信息只需轻轻一次点击,即可呈现眼前。
点击此处查看视频:在 MindNode 加上笔记链接,节点即可直达笔记。
应用场景:当你规划旅行时, 可以在 MindNode 中规划行程路线,随后链接至熊掌记笔记里的行李清单、预订详情或景点攻略。
3️⃣ 导入熊掌记笔记至 MindNode,全局视角由你掌控
熊掌记的目录功能可以帮助你方便地在章节之间跳转,但当你需要拉远镜头 ,来整体审视自己的创作成果时,通过将笔记导出为 Markdown 格式并导入 MindNode,你就能立刻把文本转化为结构化的可视化思维导图。

应用场景:假设你在熊掌记里写好了营销活动的初稿,现在需要转换成 PPT 向团队展示。将笔记导入 MindNode 后,即可从全局视角来审视草稿,从而更轻松地重组要点、突出关键信息,并打造出逻辑流畅的 PPT。
熊掌记 + MindNode = 事半功倍!
当熊掌记与 MindNode 搭配使用时,既能洞悉全局,又能将整体构想转化为细化方案。MindNode 帮助你梳理思维脉络,而熊掌记为你提供一个专注的创作空间,让你将灵感打磨成精炼的笔记、草稿或计划。
最后,也非常欢迎大家体验后分享我们的协作是如何融入你的工作流程的,在社区论坛、微博、微信或直接发邮件到 bear@shinyfrog.net 都可以发帖或留言圈我们噢!
祝您写作愉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