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本文6000字)
以书为鉴
“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这是蕙兰中学(杭州市第二中学前身)校长葛烈腾回忆录里的一句话。在抗战胜利后不久就去世的葛烈腾,自然不会预见到日本在战后的快速崛起,更不会预见到随之而来的“泡沫时代”。但这句自媒体口号一般的宣言,在几十年后却越来越显得有含金量。这不,分析师Boden的《以日为鉴》刚上架微信读书就吸引了10万+网友阅读,而匠仔则是一副愁眉苦脸,“这书评该怎么写啊?”
“要不交给DeepSeek?”我出了个馊主意。
“那显然不行,毕竟拿了品牌方的赠书,还是得认真对待,”老板一边泡咖啡,一边出了另一个馊主意,“要不,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不要试图去点评这本书,着重写这本书带给你的收获就行。”
“我看行,”匠仔似乎又被闪电划过了脑门,“我最近不是刚读了《35岁不焦虑手册》嘛,干脆就来个‘以书为鉴’,找书与书之间的连接。Boden在《以日为鉴》里,就大量引用了《白色巨塔》等日本文学作品和影视剧,Boden做得,我做不得?”
但单纯如我也没有想到,匠仔把我们仨也拉上了这艘赴日访书的小船。

《I的悲剧》与“平成大合并”
“我们先来重温一下《I的悲剧》吧,”高千第一个分享,“这本书的核心虽然是‘I-TURN’计划,也就是让城市居民向乡村回流,但我们可能在阅读时并没有重视米泽穗信涉及的背景,也就是南库市这个虚构的城市。”
“这是一个由原南库市和四个市镇合并而来的新城市,被米泽穗信设定为日本国内占地面积最广的市镇之一,但人口只有六万多人,”匠仔一边翻自己当时做的读书笔记一边说,“因为人口少,所以政府预算经常性不足,甚至于没有一个政府部门的预算是足够的。”
“我记得书里的主角团三人组办公室就很陈旧,去工作时还得开自己的车。最关键的是因为没有预算,他们根本不能解决故事里实际发生的问题,”高千顿了一下,“读了《以日为鉴》,我才发现真相比小说更残忍。米泽并非脑洞大开,而是基于日本的实际进行的创作。”
1992年起,日本政府启动了一系列举措用以分流城市人口,鼓励年轻人返乡就业,后来这些举措被统称为“日本乡村振兴计划”。米泽设计的“I-TURN”计划,或许在当时就被日本政府采用过。而和米泽书里结局相似的是,日本的乡村振兴运动仅维持了7年就匆匆宣告结束。海量年轻人回流都市,又恰逢日本金融大爆炸后的企业破产潮,于是在2000年,日本的超级就业危机爆发,直接导致了为期3年的超级就业冰河时期。

“Boden在书中对日本的乡村大基建计划和乡村旅游振兴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实说到底就是没钱了,”高千推了下眼镜,侃侃而谈,“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本政府被迫超发海量债务用以拯救城市中倒闭的企业;1999年,日本地方债务危机爆发,别说继续搞基建,甚至很多乡村连偿债能力都没了,只能靠中央财政输血。”
“像米泽书中的南库市,其税收就根本不足以应对时常发生的大雪、台风、地面结冰等难题,只能哭爹喊娘靠中央拨款,”老板说,“书中主角万愿寺有一次和他在东京工作的弟弟通电话,弟弟就表示‘中央收的税,都让这些小地方花光了’。这其实说的就是2000年左右日本的社会现状。”
“那么,弟弟说的那句‘像南库市这种地方,就算存在下去也是白白费钱费力’就正确吗?”我抱怨说,“难道要大家都去东京,当‘东京贫困女子’吗?”
“当时日本的中央财政也已经十分困难,最终只好快刀斩乱麻,启动了‘平成大合并’,”高千说,“一方面进行乡村合并,就像南库市那样,将3200个乡村合并压缩到1700个,同时减少了47%的地方基层机构,这样大幅度地减少了人事支出。”

其实日本并不只在乡村玩这手,早在1994年,日本政府为了尽可能不让企业破产,就采取了“大吃小”与“集群合并”两种思路,将行业内亏损企业与盈利企业进行合并,同时银行向大型企业提供贷款保证他们收购足够多的小企业,或者通过政府牵线让多家小企业集群合并抱团取暖。
“不过,像万愿寺这样的小公务员,工作难度和压力就大幅增加了,几乎整日都要奔波于政府机构与各乡村之间,”匠仔叹息道,“但更困难的是那些重回都市的人,要么从事低薪且不稳定的派遣工作,要么就去便利店打工。他们很多人曾经都是名牌大学的天之骄子,如今却成为以打零工为生的‘漂流一族’。”
在合并潮中,很多人就像遇到雪崩一样,根本无法躲避就被裹挟其中。
可被裹挟的,又岂止是一次合并潮。

户川流平与“飞特族”
“我们来聊一聊轻松点的作品吧,”作为四人组的氛围担当,我这几天绞尽脑汁找到了一部可以和这本《以日为鉴》对冲(我居然也会用这个经济学词汇了,感谢高千和老板)的书,“还记得东川笃哉写过一个‘乌贼川市系列’吧,玉木宏和刚力彩芽合作演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记得记得……”三人一起举咖啡杯表示以前看过,老板还好奇地问我,“这部作品似乎没什么可借鉴的啊?电视剧的改编恶搞了许多推理剧倒是真的。”
“我要说的是小说原著啦,”我也学高千顿了一下,“你们还记得三人组的第三人户川流平吗?这位小帅哥在小说第一部《密室的钥匙借给你》中还是在乌贼川市电影系读大三的学生;而到了第二部《朝密室开枪》,他就辍学成了‘飞特族’。玉木宏扮演的侦探鹈饲杜夫有需要时,就会喊流平来帮忙。因为鹈饲算是流平的救命恩人,还是他‘前姐夫’,所以流平就像一个跟班一样随叫随到。”
“《以日为鉴》里也提到,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当中,非正式雇佣比例相比前几代人攀升,形成庞大的“飞特族”群体,流平就是其中的一员啊,”高千问我,“原著里还提到些什么,可以和《以日为鉴》参照来读的?”

“嗯,其实在第一部的开头,东川笃哉就提到了乌贼川市曾经是繁荣的渔港,乌贼多到要爬上渔船来,成功捕捞的渔夫一夕致富。然而,‘这当然是昔日美好年代,景气特别好的时期发生的往事’,”我读着书中的句子,“‘致富梦想已成往事,城镇难免失去当年的活力……’这段话如今读来,似乎就是在说日本的‘团块世代’和‘团块次代’。”
“也难怪日本会有‘上一代吃掉了时代的红利’这样的声音,”老板查了下手机,“东川笃哉是1968年生人,也就是说,他和那个‘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婴儿潮时期,学生时代见证了日本80年代的经济腾飞,却在毕业后迎面撞上90年代无止境的经济衰退’的群体,基本上就是同时代人。他在26岁,也就是1994年辞职后,过了8年一边打零工一边写作的生活,据说差一点就无家可归了。”
“所以东川是拿自己作为户川流平的原型啊,”匠仔感慨地说,“还好《推理要在晚餐后》爆火,让东川成为虽然拿不到什么奖项,但赚钱赚到手软的职业作家了。不过我觉得,东川的辞职可能并不是像东野圭吾那样因为获得了江户川乱步奖,为了成为职业作家才辞职的。他更可能是泡沫经济破裂后的牺牲品。”

“他早年其实一直为杂志写稿子,后来结集成为《不完整的密室》,”我补充说,“如果把户川流平当作东川笃哉在小说中的投射,那我们似乎可以从书中读出别样的味道来,比如户川流平考入大学时,还憧憬着成为小津安二郎或者黑泽明第二,但后来不得不承认自己才华的极限,打算找个普通工作。为了一家企业的‘内定’,流平甚至激动地向电话机频频鞠躬。东川特别强调了当时是求职困难的时代,即便用掉大四一年也不一定能得到‘内定’。”
“然而那家企业很照顾流平的学长就成了小说中的死者,”匠仔插话说,“可怜的流平大概承受不了才辍学去打工的。”
“接着流平就和自己的女朋友分享自己被‘内定’这件事,但女友马上开炮说,‘你没有进军东京的气概吗?你觉得这座城市有未来?’东川提到,流平觉得这不像是现今女孩会说的话。那么,这是哪个时代会说的话呢?”
“当然是团块时代,”好闺蜜高千漂亮地接上了我的包袱,“团块时代的昭和男儿们可是一毕业就去大企业工作,很快就能买车买房,自然接受不了流平这样没有梦想的平成废宅,‘这一定是他们的问题,而不是这个时代的问题,是他们不够努力!’流平女朋友的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结果流平的女朋友也成了小说里的死者,”匠仔又插话说,“可怜的流平,打击接二连三,就像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终其30年都没有将自己的人生重新回拨到正轨,在贫穷与独身中,孤独地走过了半生。”
“你是看电视剧里的流平太帅嫉妒了吧,”高千无情地拆台,“轮到你分享了,整点干货出来。”

《35岁不焦虑手册》与路径依赖
“在《以日为鉴》的后记部分,提到了日本的一篇经典小说《一碗阳春面》,”匠仔从手里拿出了另一本书,“Boden提到,在1988年,利库路特贿赂案爆发后,一位议员就在会议时不顾阻挠,当众大声朗读《一碗阳春面》,并高声质问首相竹下登“《一碗阳春面》这样的精神何在?”而《35岁不焦虑手册》的作者藤原和博,当时就在利库路特工作,他在书中提到,在贿赂案爆发后不到5年,利库路特就被并入大荣集团。要知道,利库路特曾经是东京第二大地产集团,一样在日本政府主导的大合并中被兼并了。”
“我记得之前你和我说过,藤原和博因为身体原因离开了大公司,投身教育业,开始自主打拼,”老板接话说,“经历过日本的腾飞和寒潮的藤原认为,日本已经从‘成长型社会’走向了‘成熟期社会’,这和Boden提出的‘增量社会’和‘存量社会’其实是一个意思。”
“对的,而且两本书都认为,曾经行之有效的‘成功路径’,到了后来就不再有效了,”匠仔把话题拉回《一碗阳春面》,“这个故事的结尾,两个孩子经过多年的努力读书,一个成为医生,一个成为银行职员,这也是泡沫时期收入最高的两大职业。Boden就认为,这其实暗藏了‘寒窗苦读—名校—高薪职业’的‘线性成功逻辑’,但这一逻辑在泡沫破裂后就破产了。”

“Boden举例的IT、新兴服务业等领域的成功者,往往与传统的学历路径无关,”老板继续助攻,“藤原同样认为,进入社会成熟期后,重点是要从‘大家一样’的,变成‘各自精彩’的。那种和‘大家一样’就可以过上比较理想的生活的标准模板,或者说一代人认可的线性成功逻辑,今天看来已经不再适用了。”
“我有一个亲戚就是成绩不好,但能说会道,表现能力强,如今在直播行业风生水起,”匠仔无奈感慨,“但对于当时普通的上班族来说,他们发现‘努力与回报的关系早已断裂’,‘连吃一碗拉面都成为奢侈’。”
“对于这一代人来说,‘明明有好的学历却找不到好工作,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得他们既难以获得社会的理解,也无法与自己达成和解’,”高千说,“基于努力就有回报的路径依赖,他们即便成为派遣员工,也坚信‘必须让自己强大到极限,掌握所有技能才能不失业的信念’。”
“其实这种信念并不止在个人,日本社会从上到下,普遍存在技术崇拜心态,也就是认为‘技术升级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匠仔说,“这种信心影响了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和民众观念,说到底就是找到一条有效路径,把它当作万能药。”
而真相则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万能药。

逆境中的个人选择
“我要分享的是一本还没出版的书,”老板把打印出来的一篇文章分给我们,“这段时间在校对刘跃进教授的《风正一帆悬》,他在书中称颂南开大学孙昌武教授‘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在逆境中体现出来’。我觉得读《以日为鉴》,对于个人来说还是要思考在存量社会,个人与时代之间的关系。”
“我在微信读书上就看到许多人的PK,比如有人赞同巴菲特,认为个体努力很重要,但努力能起效的前提,是时代给了努力可兑现的通道,”我翻手机找网友的评论,“但也有人反驳说,难道经济下行周期就真像《悠长假期》中的木村拓哉,“在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就当是上天赐予的一个长假”,完全放弃了努力。民国时期战乱频仍,一样涌现出了许多大师不是吗?”
“孙昌武先生就曾对刘跃进他们这些学生说,人的一生,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一念之间。当时代的浪潮打来,如果和很多人一样随波逐流,就自然被淹没在时代的大潮中,”匠仔拿起手中的文稿念道,“孙昌武先生却坚持下来,动荡岁月里看不到任何希望时,也没有放弃读书,这才能使他最后卓然成家。”
“按照孙先生的说法,命运固然对他不公,但也对他偏爱。几次命运转折的机会,他都牢牢把握住了,同时又有很多人对他包容关照,使他仍然有坚持读书、做学问的条件和空间,”老板说,“不过我最敬佩的还是他始终没有放弃,毕竟‘天助’的前提是‘自助’,机遇并非凭空而来的。”

“有一位网友的评论说得很好,”高千也拿起手机刷评论,“‘节俭以自守,专精以自立,漂泊以自存。’如果向上的空间因为时代原因暂时无法打通,那就要学会向内、向深、向远。”
“那具体来说要做什么呢?”我问,“和书里日本的年轻人一样,应对经济下行要‘做好储蓄、不乱消费和低欲望生活’吗?”
“这只是经济上的一方面,当然还要开源节流。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当‘圣诞节的火鸡’,”高千一边说一边看匠仔,“银行和公务员先后在日本被称作‘神的职业’,‘银行是永远不会倒闭的’曾经是一代人的共识,但在银行破产潮中,银行业就变成了被裁员占比最高的职业。”
“所以我一直觉得体制内没那么保险,”匠仔向我们挥了挥他被晒得黧黑的手臂,“给自己托底,才有对抗看不见的风险的能力。真正的‘铁饭碗’并不是某个职业,当然如果能吃一辈子也很香,但如果出现动荡,我的能力还能让自己有饭吃,这才是‘铁饭碗’。”

“有网友在评价本书时引用了《老子》的‘反者道之动’,”老板说,“大家都涌入某个行业,就像资金都涌入股市一样充满危险。孟岩在《投资第一课》中就提到他第一次创业的产品‘财帮子’,印象中孟岩提到这个网站可以让用户通过基金的估值来估算自己账户赚了多少钱。但孟岩很快就觉得隐约有些地方不对,因为‘用户每天来网站的原因是看自己赚了多少钱,但股市会一直涨吗?熊市来了怎么办?’”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在2007年10月,A股历史上最大的一波牛市走到尾声,然后就是高达72.8%的断崖式下跌。按理说,到了那时绝对是投资良机,但要做到“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又谈何容易呢?牛市入场谁都会,逆境加仓可需要巨大的勇气。
“所以现在是加仓的好时机不?”我问更加权威的高千。
“那么我也要反问你,”高千模仿网友的评论,“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这一轮牛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一轮牛市能持续多久。”
哎,要是我知道,我还问你干嘛呀。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日本作家斋藤茂男评价泡沫时代时说,“泡沫不是经济的破裂,而是梦的破裂”。有网友在点评中就引用了北岛的诗。
年轻的我也习惯于线性成功逻辑,在扩招中挤过独木桥,顶着高压读完研究生。然而,高学历并不是救生圈,我和《二十三点的深夜咖啡店》中的小樱那样,成为“派遣员工”,现在更是成了兼职的咖啡师——就像网友说的,拿着文凭,却只能去做与学历不匹配的底层工作。
但是,个体的努力再极致,真的难以突破大环境的局限吗?逆水行舟的人,拼尽全力划桨,依旧还是一退再退吗?在时代的洪流之中,自己真的只能随波逐流吗?
“努力和回报确实可能失衡,给人带来绝望,”老板抚摸着我的头发,“但也许,是我们所坚持的‘高学历解决一切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呢?既然内卷式的努力注定失败,那要不要换换方式?”
“比如?”
“和我一起跑外卖吧!”
他递给我一本《跑外卖》。
副标题是“一个女骑手的世界”。

二手书店系列(微信公众号)
二手书店系列(豆瓣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