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关键是副标题: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

作者其人

《创业维艰》这本书,作者是本·霍洛维茨(诶,这名字怎么跟生活大爆炸里的霍洛维茨一样)?

错了错了,不是不是。这大佬长这样:

强者发型

强者发型

一般人可能也没怎么听说过,不过他在欧美科技创投圈还是名气很大的。

早年间他跟合伙人创立了几家早期互联网公司,当时都做的不错。后来在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遇到了危机,但数次挽狂澜于既倒,都很好地生存了下来。

后来他自己在硅谷建立了科技创投公司,投资过Skype,Facebook,Instagram,Twitter,Foursquare,Pinterest,Airbnb,Fab,Groupon(国内团购的早期版本)。他也被外媒誉为“硅谷最牛的50个天使投资人”之一。

很多国外技术和投资大牛喜欢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写道自己的博客里,现在OpenAI每次甚至发布新产品都要在博客上更新。

这本书就是集合了本·霍洛维茨在创业、度过危机、企业管理、人力组织方面的各种内容。

在国内移动互联网最巅峰的那几年,这本书曾经被称为是“人人必读”。

在那个时候我并没有关注这本书,但是把它放到了微信读书的书架上,直到最近才翻出来读一下。

循环的痛苦与现实

实话实说,这本书确实不适合带着一种“体系化学习”所谓创业心法的心态去看。

因为它本身是博客内容的精选,翻译的功力看上去又十分有限。所以读的时候会有比较明显的碎片化和疏离感。

但是如果你把它就当成一个大佬在跟你唠嗑甚至吹牛B,这就完全没有问题。

我觉得他和其他的那种机场成功学书籍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写得确实挺实在的

因为它肯定不是写给那些已经成功了的企业家们看的。反而是那种刚刚要创业或者正在运营自己中小型公司的企业主,看完之后会觉得真的要泪流满面了。

因为你在创业初期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几乎都在这本书里提到了。

比如自己是如何度过一次一次经营危机的,在危机的时候又是如何去跟投资人、合做伙伴解释的。当需要处理自己创业初期的合作伙伴时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思考和纠结的,又是如何在一次次挣扎中提升企业业绩的。

喏,这是一部分目录

喏,这是一部分目录

创业者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无常”。似乎每个创业者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你刚刚完成一个质变的台阶,觉得很多事情都理顺了的时候,就总会发生一些把你打入低谷;而当你觉得再也没有力量走下去的时候,又会出现转机。

比如霍洛维茨提到的早期经历,在那个windows95还没有问世的时代,人们甚至不知道网络浏览器是干什么的。于是他们的网景公司开发了一款浏览器并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

可是这个时候,微软发布了划时代的Windows95,里边捆绑了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就是IE)

然后人们就没有那么需要再另装一个浏览器了。

霍洛维茨在自己的公司被卖掉之后去找了一份工作,干了几个月觉得待不住,于是又自己出去创业成立了一个做网络安全的公司。

是不是人只要试着创业一次以后,就会无法停下来地不停地想创业

他把每一次失败的经历描述得十分精准,你读完就感觉特别痛苦,真的每一次都感觉十分痛苦。

但还是这样一步一步过来了。

这可以说是他个人的能力。但是想想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这个过程里生生死死来回反复几轮这不都是很正常也是必然的事情么。

所以这本书也不是单纯的鸡汤。他告诉你你即将遇到的现实情况。

焦虑与挣扎

另外,他点出了一条我现在已经体会到的真谛。就是包括创业在内的很多时候,失望、痛苦、想要放弃甚至绝望这都不是最难的。

最难的是焦虑带来的煎熬。

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焦虑的时候。打个比方,有的人月入2万却不知未来该何去何从的人,或许还不如一个月入4000却对未来充满憧憬的人活得开心。

未来的不确定性带给人以深深的焦虑。你今天创业赚钱了,可能在短时间内很开心,但是你很快会有一种焦虑,如果下个月赚不到这个钱了怎么办?如果下个月公司就开始亏损了怎么办?

有的人会沉溺于这种焦虑,但有的人会持续地寻找解决方法。这可能是创业最大的挑战。

是故事,但不是方法论

这本书里后边还有很多内容是关于运营、人力和团队组织的。不过观点和其他人的差不多,比如CEO要保持坦诚和透明之类的(非常简单,但是绝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其实做不到)。

他很多时候也只是提出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但是也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

所以有人说这本书实际上也是鸡汤。

但我觉得这要分怎么去看。因为企业创立和运营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随机、并且个性化的事情。实际上也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标杆。

关键是要时刻记得去找到解决方案,不停地Push自己去找解决方案。只有去思考和寻找才是解决当下焦虑和困境的唯一解法。


所以总的来说,这本书偶尔碎片时间读一读,还是非常有收获的。而且估计在创业的不同阶段回来看看,感受也会不大一样。

0
0